13691093503

北京高低温环境试验及电磁兼容测试实验室

 
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如何建立可靠度模型?
新闻中心
如何建立可靠度模型?
发布时间:2025-10-14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2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 一、先搞懂:可靠度模型到底是什么?

 

在学具体模型前,我们先明确 2 个核心问题:

 

1. 可靠度模型的本质

 

简单说,可靠度模型是 “量化可靠度关系的数学公式”,主要分两类:

 

系统可靠度模型:关注 “系统和元件的关系”,比如一台设备由多个零件组成,零件好不好会怎么影响设备?常见的串联、并联系统都属于这类。

 

元件可靠度模型:关注 “零件本身的可靠度”,比如一个电阻、一个齿轮,它的可靠度和设计参数(如强度、应力)有什么关系?

 

2. 怎么画 “可靠度方块图”?

 

分析系统前,第一步要画 “可靠度方块图(RBD)”—— 把系统拆成一个个 “功能方块”,用串联 / 并联表示方块间的逻辑关系。按以下 7 步来,不会错:

 

定标题:

标注系统名称(如 “汽车刹车系统”)和任务(如 “刹车 1000 次”);

 

说特性:

写清系统功能参数(如刹车距离≤5 米、工作温度 - 30~80℃)及容差;

 

绘流程:

用功能方块图展示操作逻辑(电子设备需附线路图);

 

列条件:

标注限制因素(如 “仅在干燥路面工作”);

 

定成败:

明确系统 “成功”(如 1000 次刹车均有效)和 “失效”(如 1 次刹车距离超 5 米)的标准;

 

画方块图:

每个方块代表一个分系统 / 元件,标注可靠度;用串联 / 并联组合(后续会讲);

 

设假设:

一般假设:连线无可靠度、人员操作完全可靠;技术假设:按具体产品定(如 “元件失效相互独立”)。

 

二、重点 1:不可维修系统模型(失效后不修,怎么算?)

 

不可维修系统常见于一次性产品(如火箭推进器)或失效后维修不划算的场景(如廉价电子元件)。核心是 “理清元件失效对系统的影响”,主要有 6 类模型:

 

1. 串联系统:“一个坏,全完蛋”

 

核心逻辑

所有元件必须同时正常,系统才正常;只要有一个元件失效,系统就失效(类似 “串联电路”,一个灯泡灭,整个电路断)。比如:手电筒的 “电池 + 开关 + 灯泡”,缺一个好的都不亮。

 

数学公式

假设系统有 n 个独立元件,每个元件可靠度为\(R_i(t)\)(t 时刻的可靠度),则系统可靠度:\(R_s(t) = R_1(t) × R_2(t) × ... × R_n(t) = \prod_{i=1}^n R_i(t)\)

 

关键特性

系统可靠度 永远小于所有元件的可靠度(比如 3 个元件可靠度分别 0.9、0.8、0.7,系统可靠度 = 0.9×0.8×0.7=0.504,比最差的元件还低);

 

若元件失效时间呈指数分布(电子元件常用分布,失效率 λ 为常数),则系统失效率\(λ_s = λ_1 + λ_2 + ... + λ_n\),平均失效时间\(MTBF_s = 1/λ_s\)。

 

【范例】

10 个相同元件串联,每个元件 MTBF=2000 小时(指数分布),求系统在 50 小时内的可靠度?

第一步:算元件失效率

\(λ_c = 1/2000 = 0.0005\)(1 / 小时);

 

第二步:系统失效率

\(λ_s = 10×0.0005 = 0.005\)(1 / 小时);

 

第三步:系统可靠度

\(R_s(50) = exp(-λ_s×50) = exp(-0.005×50) ≈ 0.7788\)(即 77.88%)。

 


更多精彩:   第三方检测中心   http://www.test114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