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理解温度的影响,首先需从微观和宏观的基本原理入手。
1.材料热力学性质:热膨胀系数(CTE)
几乎所有材料在受热时都会膨胀,冷却时则会收缩,其程度由材料的热膨胀系数(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, CTE)决定。不同材料,如硅芯片(CTE约为2.6 ppm/°C)、陶瓷基板(~6-7 ppm/°C)、环氧树脂PCB(~16-24 ppm/°C)以及焊锡(~21-25 ppm/°C),其CTE存在显著差异。当这些材料在温度变化下被紧密地绑定在一起时,由于膨胀或收缩程度不一,会产生巨大的内应力(热机械应力)。这种应力是导致开裂、分层和疲劳断裂的根本原因。
2.电学参数的温度依赖性
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对温度极度敏感。温度升高会导致本征载流子浓度增加,进而影响关键电学参数:
载流子迁移率下降:晶格振动加剧,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增强,导致迁移率降低,使得器件(如MOSFET)的导通速度变慢,跨导减小。
阈值电压(Vth)变化:对于MOS器件,温度升高会导致阈值电压绝对值下降。
漏电流(Leakage Current)指数级增大:特别是PN结的反向饱和电流和亚阈值漏电流,温度每升高10°C,其值可能近似翻倍。这是导致芯片静态功耗急剧增加和热失控风险的主因。
电阻值变化: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(铜电阻温度系数约为0.4%/°C),导致IR压降增大和功耗升高。
3.化学反应速率:阿伦尼乌斯方程
绝大多数引发电子产品老化和失效的化学反应(如氧化、腐蚀、电迁移、界面扩散等)其反应速率都遵循阿伦尼乌斯方程,即温度每升高10°C,反应速率大约提高一倍。这意味着,工作温度的轻微提升会极大地加速产品内部的各种退化过程,从而显著缩短其寿命。
二、 高温对电子产品的影响与失效模式
高温环境,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还是芯片自身功耗,都是电子产品最严峻的考验。
1.性能退化与功能异常
时序错误(Timing Violation):由于载流子迁移率降低和互连线电阻增加,逻辑门的信号传播延迟(Propagation Delay)会增加。当时钟频率固定时,延迟增加可能导致信号无法在下一个时钟沿到来之前稳定下来,从而引发建立时间(Setup Time)或保持时间(Hold Time)违例,造成系统逻辑错误、数据损坏或系统崩溃。
噪声容限降低:电源电压波动和信号噪声水平可能因温度升高而加剧,同时器件的噪声免疫力下降,使得系统更易受干扰。
模拟电路精度下降:放大器增益漂移、基准电压源输出变化、传感器读数失真等,严重影响高精度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的性能。
2.可靠性衰退与永久性损伤
电迁移(Electromigration):在高电流密度和高温的共同作用下,金属互连线(如铝、铜导线)中的金属原子会受电子 wind force(电子风力)的推动而发生定向扩散。这会在原子耗尽处形成空洞(Void),导致导线电阻增大甚至断路;在原子堆积处形成小丘(Hillock),可能导致相邻导线短路。电迁移失效速率与电流密度平方和温度指数成正比,是高性能芯片的主要失效机制之一。
栅氧击穿(Time-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, TDDB):栅极二氧化硅层在强电场和高温下,缺陷会逐渐产生并积累,最终形成导电通路,导致栅氧永久性击穿。高温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过程。
热载流子注入(Hot Carrier Injection, HCI):高电场下的载流子获得高能量(成为热载流子),可能越过界面势垒注入到栅氧层中,造成器件参数(如Vth、跨导)漂移,长期累积导致性能退化失效。温度会影响这一过程的速率。
互连与焊点疲劳:如前所述,CTE失配产生的热应力会导致疲劳损伤。在高温下,材料屈服强度降低,更易发生蠕变(Creep),加速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。
材料老化与分解:高温会加速PCB基材、封装环氧树脂、电容器电解质等有机材料的老化、变脆、分解和变色,降低其机械和绝缘性能。电解电容的电解质会干涸,导致容值减小、等效串联电阻(ESR)增大。
3.灾难性故障:热失控(Thermal Runaway)
这是一个正反馈的恶性循环过程:温度升高 → 导致电流增大/电阻增大 → 使功耗(I²R)增加 → 进而产生更多热量 → 温度进一步急剧升高。若不加以遏制,可在极短时间内(微秒至毫秒级)烧毁器件,如功率晶体管、二级管和电池。锂离子电池在过热、过充或内部短路时极易发生热失控,引发起火或爆炸,是最危险的高温失效模式。
三、 低温对电子产品的影响与失效模式
低温环境同样对电子产品构成独特威胁,尤其在航空航天、军事、寒带地区等应用中。
1.性能与功能问题
启动失败(启动迟缓):低温下,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会降低,导致器件开启速度变慢。 CMOS电路的延迟时间会增加,可能造成系统上电初始化过程中时序紊乱,无法正常启动。时钟电路(如晶体振荡器)可能频率漂移过大或无法起振。
参数漂移超出规格:模拟电路的偏置点变化、增益变化,ADC/DAC的精度下降,传感器的基准和灵敏度漂移,都可能使系统性能偏离设计规格。
液晶显示器(LCD)响应变慢甚至冻结:液晶材料在低温下粘度急剧增加,导致响应时间变得极慢,屏幕出现残影,温度极低时则会完全凝固,无法显示。
2.机械性失效
材料脆化:大多数塑料、聚合物封装材料和PCB基材在低温下会失去韧性,变得非常脆。原本在室温下能承受的轻微弯曲或冲击,在低温下可能导致封装开裂、PCB走线断裂、 connector 针脚折断。
热冲击致裂:如果产品从寒冷的室外环境迅速进入温暖的室内并立即通电,剧烈的温度骤变(热冲击)会在不同CTE的材料界面产生极高的热应力,极易引发芯片、封装或焊点的瞬间开裂。
更多精彩: 发信息 http://www.zhelice.com/new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