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低气压的核心影响:气体介电强度的下降
低气压最直接、最致命的影响在于其极大地降低了空气的介电强度(Dielectric Strength)。介电强度是衡量一种介质抵抗电场击穿能力的物理量,即单位厚度介质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。
机理分析:
根据帕申定律(Paschen‘s Law),气体击穿电压(V_b)是气体压力(p)与电极间距离(d)乘积的函数(V_b = f(p·d))。对于空气而言,在一个特定的p·d值(约0.75 Torr·cm)下,击穿电压存在一个最小值。当气压从海平面降低时,击穿电压会先下降后上升,但对于大多数电子设备内部常见的间距(d很小),低气压几乎总是导致击穿电压的显著下降。
失效模式一:电弧放电(Arc Discharge)
当两个电位不同的导体(如PCB上的相邻走线、继电器触点、开关触点)之间的电场强度超过低气压下空气的击穿阈值时,原本绝缘的空气会被电离,形成导电的等离子体通道,产生持续的电弧。电弧温度极高,可达数千摄氏度,能瞬间熔化金属导线、烧毁绝缘材料、碳化PCB板,造成永久性的硬件损坏,甚至引发火灾。在高空开关设备中,这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。
失效模式二:电晕放电(Corona Discharge)
在电场不均匀的区域(如尖锐的引脚、锋利的走线边缘),即使整体电压未达到产生电弧的程度,也可能发生局部的空气电离,即电晕放电。它会产生微弱的发光和可听见的“嘶嘶”声。虽然能量不如电弧,但电晕放电会持续产生臭氧(O₃)和氮氧化物(NO_x)。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,会加速橡胶、塑料等聚合物材料的老化和脆化。氮氧化物遇水则会形成硝酸,引发电化学腐蚀。
失效模式三:局部放电(Partial Discharge, PD)
对于包含高压组件或具有内部空腔、气泡的封装器件(如某些电容、变压器、集成电路),低气压会使内部空腔更容易发生局部放电。这种微小的、局部的放电会缓慢但持续地侵蚀绝缘材料,导致其性能逐渐劣化,最终引发完全击穿。这是一个长期的、潜伏的失效过程,危害极大。
二、 热管理失效:对流散热的急剧恶化
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散发:传导(Conduction)、对流(Convection)和辐射(Radiation)。在常压下,对于带有风扇和散热器的系统,强制对流是最主要的高效散热方式。
机理分析:
对流散热的效率高度依赖于周围空气的密度和流动。根据牛顿冷却定律,对流换热量 Q = h * A * ΔT,其中h是对流换热系数。空气密度越低(气压越低),其热容量(Heat Capacity)和导热性(Thermal Conductivity)也越低,这意味着空气分子携带热量的能力大幅下降。同时,低密度空气也更难产生有效的湍流。因此,对流换热系数h随气压降低而急剧减小。
失效模式:元件过热与热失控(Thermal Runaway)
在低气压下,风扇的效能大打折扣,甚至可能“空转”,无法将热量及时带走。导致散热器、芯片外壳、PCB的温度远高于设计预期。高温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:
1.性能退化: 半导体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下降,漏电流增加,导致运算速度变慢、信号失真、噪声增加。
2.寿命缩短: Arrhenius模型表明,元件的失效速率随温度呈指数级增长。结温(Junction Temperature)每升高10-15°C,寿命约减少一半。
3.热失控: 对于某些具有负温度系数(如MOSFET的导通电阻Rds(on))的器件,温度升高会导致电流增加,进而产生更多热量,形成正反馈循环,最终烧毁器件。
4.材料热膨胀失配: 不同材料(芯片、焊料、基板)的热膨胀系数(CTE)不同,高温下的反复热循环会产生机械应力,导致焊点疲劳开裂、键合线断裂、芯片分层,即“虚焊”问题。
三、 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出气现象
低气压环境会促使材料内部吸附、溶解或残留的气体释放出来,这一过程称为“出气”(Outgassing)。
机理分析:
在常压下,材料内部的气体分压与环境压力平衡。当外部气压骤降时,这个平衡被打破,气体分子会从材料内部向低压环境扩散和逸出。塑料封装体、环氧树脂、粘合剂、润滑油、PCB基材等都是常见的出气源。
失效模式一:污染与冷凝
释放出的气体通常包含水蒸气、增塑剂、溶剂残留等污染物。这些污染物在设备内部扩散,若遇到温度较低的表面(如光学镜头、传感器窗口、冷板),就会冷凝成液膜或固体沉积物。
光学表面: 污染膜会严重影响透光率、反射率,导致摄像头、红外传感器、激光雷达等性能下降甚至失效。
电接触表面: 在继电器触点、开关、连接器上形成绝缘膜,导致接触电阻增大,信号不稳定,甚至完全开路。
高阻抗电路: 污染物吸潮后可能形成漏电通道,降低绝缘电阻,干扰精密测量电路。
失效模式二:材料本身性质改变
蒸发: 低气压会加速液态物质(如未完全固化的胶水、润滑油)的蒸发,导致润滑失效或结构强度下降。
变形与开裂: 某些密封器件(如电解电容、电池)内部存在一定的压力。外部压力降低会导致内外压差增大,可能引起外壳鼓胀、密封件变形甚至破裂,造成泄漏。这就是著名的“爆米花效应”(Popcorn Effect)在回流焊中的一种类似情况,但由外部低压引发。
更多精彩: 免费发布信息网 http://www.zhelic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