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加速寿命试验并非简单地“应力越高越好”。其中一个最关键、最具挑战性的环节,就是确定加速应力的上限。如果上限设置过低,试验时间仍然过长,失去了“加速”的意义;如果上限设置过高,则可能引入在正常使用中根本不会发生的“新”的失效模式,或者改变主导的失效机理,导致外推模型失效,最终得到完全错误、过于乐观或悲观的寿命预测。本文将系统性地阐述确定加速应力上限的理论依据、方法论步骤,并辅以具体的实例进行深入解析。
一、 理论基础:为什么存在应力上限?
确定应力上限的本质,是寻找一个应力的“临界点”。在这个临界点之下,产品失效的物理化学机理与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持一致,仅仅是失效过程的时间尺度被压缩。超过这个临界点,则会发生机理的“拐点”。导致这种拐点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失效机理的转变:这是最核心的原因。产品由多种材料、元器件和结构组成,不同的部分对同一应力的敏感度不同。当应力持续升高时,最薄弱环节可能会发生变化。
实例:一个集成电路,在中等高温下,其主导失效机理可能是电迁移(电子流导致金属导线原子位移形成空洞或小丘)。但当温度高到接近芯片的玻璃转化温度或熔点(如焊料)时,主导失效机理可能转变为材料相变、层间剥离或化学键断裂,这些在正常温度下是极不可能发生的。
材料特性的非线性变化:许多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(如强度、粘度、导电率、化学反应速率)在应力超过某一阈值后会发生剧变,不再遵循低温、低应力下的阿伦尼乌斯(Arrhenius)或逆幂律(Inverse Power Law)等线性模型。
实例:聚合物绝缘材料在温度低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时,性质稳定;但温度一旦超过Tg,材料从玻璃态变为高弹态,其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会急剧下降,导致绝缘失效,这种变化在正常温度下是不会发生的。
引发非相关失效:过高的应力可能导致与产品功能寿命完全无关的破坏。例如,在进行高温试验时,如果温度超过了产品外壳或内部塑料件的熔点,导致结构变形或熔化,这种失效在实际使用中毫无意义。
因此,确定加速应力上限的目标,就是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验手段,精准地定位这个“临界点”,确保试验的加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。
二、 确定加速应力上限的方法论
确定应力上限是一个系统工程,通常需要结合理论分析、历史数据、预试验和工程判断。其流程可概括为以下步骤:
步骤一: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及潜在失效机理分析
这是第一步,也是基础。试验团队(包括设计、材料、工艺、可靠性工程师)需要共同回答以下问题:
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?
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下,哪些部分最容易失效?
这些潜在的失效模式对应的物理、化学或机械失效机理是什么?(例如,腐蚀、疲劳、介电击穿、扩散、迁移等)
这些机理对哪些应力类型敏感?
这一步的目的是确定需要加速的应力类型(如温度、湿度、电压、电流、机械循环等),并为后续的模型选择奠定基础。
步骤二:收集材料与元器件的极限参数
这是最直接且必要的步骤。需要广泛收集产品中所用关键材料的特性数据和元器件的规格书。
材料数据:熔点、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、热膨胀系数、最大允许工作温度、吸湿率等。
元器件数据:半导体结温(Tj max)、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和温度、连接器的最大插拔次数、电机的最大转速等。
这些参数提供了一个初步的、绝对的上限边界。例如,试验温度绝不能超过任何关键材料的熔点或Tg。通常,会在此绝对上限基础上保留一个安全余量(如低于最低Tg 20°C至30°C)。
步骤三:进行步进应力加速试验
这是实验确定上限最有效的方法。步进应力试验不是在一个固定高应力下进行,而是从较低应力开始,以一定的步长(时间步长或应力步长)逐步增加应力水平,并在每个阶梯监测产品的性能退化或失效情况。
更多精彩: 建网站 http://www.hexintong.cn
13691093503